• 手机版

    手机版
    扫码即可查看网页

  • 客户端

    客户端
    点击查看下载页面


    立即查看
  • 公众号
  • 邮箱
快速提交需求
立刻免费获取报价
图文详情
【同城商讯】中国绿色金融债发行加速:2025年规模破千亿背后的双碳战略引擎
发表时间: 2025-04-25 文章来源:李旺 浏览:0

一、绿色金融债发行井喷:一季度规模同比激增53%,全年或突破3000亿

2025年开年以来,中国绿色金融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。Wind数据显示,截至4月18日,境内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已达‌1660亿元‌,逼近2024年全年2225亿元的75%。其中,农业银行单笔发行600亿元创历史纪录,兴业银行、交通银行等国有大行单期发行规模均超300亿元,厦门银行等城商行亦加速入局。这一数据背后,折射出金融机构响应“双碳”战略的加速度,以及资本市场对绿色资产的强烈需求。

从发行节奏看,绿色金融债市场呈现三大特征:

  1. 发行主体扩容‌:除政策性银行、国有大行外,渤海银行、徽银金租等中小金融机构密集参与;

  2. 发行利率创新低‌:3年期票面利率普遍低于2%(如兴业银行1.70%、交通银行1.70%),较同期普通金融债低30-50个基点;

  3. 认购倍数高企‌:兴业银行债券获2.38倍超额认购,交通银行3年期品种认购倍数达2.12倍,显示市场资金对绿色资产的追捧。

兴业研究数据显示,一季度贴标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1756.7亿元,同比激增53.4%,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(占比45%)和清洁能源产业(32%)。二级市场同步活跃,一季度绿色债券成交量达2358.7亿元,尽管换手率环比略有下滑,但长期配置型资金占比持续提升。


二、标杆案例解码:大行领跑、机制创新与ESG评级跃升

1. 农业银行:600亿创纪录发行背后的战略布局
2月26日,农业银行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600亿元绿色金融债,创国内单期发行规模之最。其中3年期500亿元利率1.85%,5年期100亿元利率1.88%,吸引保险、基金等多元投资者抢购。该行绿色贷款余额已超1.2万亿元,覆盖风电、光伏、储能等领域,此次发债进一步夯实其在绿色金融领域的领先地位。

2. 兴业银行:ESG评级AAA级银行的“绿色加速度”
4月14日,兴业银行发行300亿元绿色金融债,票面利率1.70%创同业新低,2.38倍超额认购印证市场信心。作为国内首家赤道银行,兴业银行绿色融资余额达2.19万亿元,2024年MSCI ESG评级跃升至AAA级(全球银行业最高等级)。其资金投向聚焦碳中和债券、可再生能源及低碳建筑,形成“发行-投放-风控”闭环。

3. 交通银行:机制创新破解供需匹配难题
交通银行4月8日发行的300亿元绿色债引入“基本规模+超额增发”机制:设定3年期150亿元、5年期50亿元基础额度,同时预留100亿元超额增发空间。最终吸引近100家机构超600亿元订单,全额行使增发权后实现规模与成本最优平衡。这一灵活设计为后续发行提供范本。


三、市场逻辑拆解:政策驱动、资产荒与ESG投资觉醒

绿色金融债爆发式增长,是政策端、资金端和资产端共振的结果:

  1. 政策加码“双碳”战略‌:央行将绿色债券纳入货币政策工具抵押品范围,银保监会要求银行绿色信贷增速不低于贷款平均增速;

  2. 资产荒下的避险选择‌:当前低利率环境中,绿色债兼具政策溢价(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)和信用安全(国有大行主导发行),成为险资、理财资金的“压舱石”;

  3. ESG投资从概念到落地‌:截至2024年底,国内ESG主题基金规模突破8000亿元,外资通过“债券通”增持中国绿债占比升至18%,推动发行成本下行。

值得注意的是,绿色金融债与银行资产投放形成正向循环。以兴业银行为例,其绿色贷款平均收益率较对公贷款高15-20个基点,不良率仅0.4%,显著优于行业水平。这种“低融资成本-高资产收益”的剪刀差,成为银行发力绿色债的核心动力。


四、挑战与趋势:从规模扩张到高质量发展

尽管增长迅猛,中国绿色金融债市场仍面临三大挑战:

  1. 信息披露标准化不足‌:部分债券募集资金用途表述模糊,存在“漂绿”风险;

  2. 期限错配问题‌:当前发行以3年期为主,但风电、光伏等项目回收期常超10年,需探索15年以上超长期限品种;

  3. 流动性待提升‌:一季度绿色债平均月度换手率4%,较利率债低6个百分点,二级市场定价机制仍需完善。

未来市场将呈现三大趋势:

  1. 创新品种扩容‌:碳中和债、转型金融债、可持续发展挂钩债(SLB)占比提升,2024年碳中和债已占绿债发行量的35%;

  2. 中小银行崛起‌:城商行、农商行通过发行专项债支持区域生态治理,如天津银行近期发行20亿元用于渤海湾环境修复;

  3. 国际化加速‌:中资机构探索发行境外绿色债,建行2024年在卢森堡发行15亿美元绿债,低成本对接全球ESG资金。


五、政策建言:构建“标准-激励-生态”三位一体体系

为进一步释放绿色金融潜力,建议从三方面优化制度设计:

  1. 完善标准体系‌:统一绿色项目认定标准,强制要求第三方机构对资金使用进行跟踪认证;

  2. 加大激励力度‌:对绿色债利息收入减免增值税,扩大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额度;

  3. 培育市场生态‌:设立绿色债券做市商制度,鼓励险资、养老金等长线资金增配,探索碳期货与绿债联动机制。

正如央行行长潘功胜所言:“绿色金融是经济转型的必答题,而非选择题。”当政策红利、市场热情与技术变革交织,中国绿色债券市场正从“规模增长”迈向“质量跃升”,成为全球低碳转型的重要引擎。


联系作者

liwang

TA的动态
热门会展
热门展会